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rss信息聚合

奋楫者先 志坚者胜 ——记三志制动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坚
2022-07-12 16:41:39   来源:泰商之窗杂志编辑部   评论:0 点击: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曾言:“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越优秀的人越努力,所有的财富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
  东晋道教学者葛洪曾言:“志坚者,功名之柱也。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越优秀的人越努力,所有的财富背后都是艰辛的付出和不懈的坚持。努力和坚持,在“玩命”二字的加持下,才会历经大浪淘沙而愈发熠熠生辉。努力和坚持已经刻在他的骨子里,他是企二代的佼佼者,也是名副其实的“拼二代”,正如他所言:“如果真正想做事,没有那么多听说,干就行了。”

单枪匹马行万里创业路
  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有一个强大的内心,一往无前,百折不挠。面对疑惑而毫不动心,面对打击而面不改色,纵然困难重重也微笑前进,方能成就一番大事业。2009年,是马志坚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已经39岁的马志坚成立了三志制动器公司。当时,自家公司的产业受到了来自同行的挤压,正面临着被同行收购的危机,也正是这次收购危机激发了马志坚不服输的斗志,他的人生也由此前的安逸期转入“动荡”期,单枪匹马走上创业路,走南闯北跑市场开创自己的事业。有时候,人的不甘心,就是努力拼一把的理由。
  “创业很难,经历的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回望创业路,马志坚直言有着太多艰辛,是含着泪在坚持。创业之初,家人十分不理解他的做法,原本好端端的工作不干,偏偏要从头开始创业而且还要承担风险。尤其是2010年,三志公司建成投产后,由于对市场和技术不够了解,第一年只完成200万元的销售额,工人工资、设备投入,各种资金只出不进,在亏损了近1千万元的情况下,他的创业想法更是遭到了全家人的强烈反对,但他并没有放弃,他请来几个朋友帮忙说服父亲后,开始单枪匹马上路。

  他及时调整了策略,通过为汽车主机厂的分公司做一些零部件配套,得到汽车分厂零部件厂的认可,然后再逐步向汽车厂渗透。实践证明,这一方法果然奏效,企业接到的订单开始多了起来。公司与柳州方盛车桥合作的订单从一年1000万元增长到最多时的一个月2000万元。马志坚说:“创业初期也遭到了很各种拒绝,因为这一行业需要经过市场验证的口碑和质量。那时,他曾一天之内跑了西安、湖北、济南三个地方的客户。晚上虽然也感到疲累,但却丝毫不想放弃自己想做的事情,白天依旧会干劲十足。那5年在商海打拼,马志坚一刻也没放松,他的脑海里时刻绷着一根弦,他的智慧被全部激发,他的干劲被全部启动,他的能量被完全释放,朝着自己的目标玩命努力。虽然是企业的“一把手”,马志坚对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特别是在开拓市场方面,他更是异于常人地执着,一个月平均在外20天,开车1万公里。
狠抓核心技术不放松
  在马志坚看来,核心技术永远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一切都要靠产品说话。基于对创立商用汽车制动器行业第一的目标和自身对机械行业的热爱,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带头人,马志坚十年来带领团队一心扑在工作上,凭借较高的工作热情和较强的洞察能力,他内抓管理、外抓市场,及时分析市场变化及国家汽车行业政策。在2018年国家出台一系列GB7258政策前,他就对国内汽车整体行业作出了分析,对国内几大主机厂进行了沟通及市场的反馈,及时掌握第一信息。2017年,为迎合市场适销的产品,做到与国家政策吻合,在他的带领下研制出四种新型单销、半开口、轻量化制动器,目前已取得第三方认证及市场的认可。
  从在车间检查产品质量到督促研发部研究进度、四处奔忙开拓市场,创业多年来,马志坚从未放弃对事业的追求。为提高企业软实力及硬件能力,他对全国主要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及其他有先进经验的加工行业进行系统分析、观摩。当前企业近350台设备,均为一机多用、一机多能、一人多机的较先进智能加工设备,对产品质量的提升及尺寸超差他亲自把关,得到了市场的验证。在产品创新及企业能力提高上,他高薪聘请天津久力咨询公司陈革为公司的质量创新顾问,为建设质量效益型企业铺平了道路。研发投入及时、有效并连年递增,在安徽涡阳市投资分公司,一期安徽三志制动器已投资4500余万元;为保持铸造件采购的及时性、有效性、一致性,确保向主机厂供货质量及上线及时,2019年9月,马志坚投资6500万元成立了安徽涡阳县三志铸件科技有限公司,新上铸件垂直自动流水生产线两条,形成年产2.8万吨铸件的生产能力。
人是企业发展生存之本
  在企业往往看到厂房,看到机器,看到先进的技术,但是最为重要的其实是人,企业是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三志公司从一个仅有50人规模的小工厂,到几百人的分公司林立,产值从200万元增长到近1亿元,现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省质量诚信企业。在这一段时间里,马志坚认为人是做企业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发展生存之本。人是最活跃、最持续、最有效的发展要素,是支撑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人,离不开一支系统规范、有战斗力的优秀团队。不管是团队组建、市场开拓、技术研发甚至是生产工人,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人展开的,一切都是为产品效率提高服务,为产品产量增加服务,为产品质量优化服务,为生产成本降低服务。
  也是在这一段时间里,马志坚遇到了他携手创业的搭档和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可以思想碰撞、灵魂对话的一生挚友。10年前,柳州市场一位只有一面之交的六十多岁老业务员给了马志坚一个电话,正是这一个电话,马志坚认识了他现在公司的经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那几天,他两天跑了100多公里,往返几地,邀请他考察公司。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也许是被马志坚的真诚所打动,几番交流,他加入了马志坚的创业之旅。马志坚也笑言,他和现在的经理已经认识10年了,他们之间没有合同,没有任何纸质协议,既是搭档,更像是知己。

接班要做好“磨”与“合”
  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许多企业在此时蓬勃发展。如今,这些成功的企业家后代已经长大成人,被称为“企二代”的年轻人已经走上舞台。在成长的分岔路口上,二代企业家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人生发展的新篇章。他们有的选择承袭父辈的事业,用自己的方式让企业旧貌换新颜;有的则选择另开炉灶,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角。作为企业接班人,应怎样处理传承和革新的关系呢?
  在三志11年的磨练,马志坚早已脱离了当初父亲身边助理的角色,而是被打造成了一位效率极高、行动力极强、独当一面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带头人,他的接班经验也颇有意思。在马志坚看来,接班与父辈企业家的个性息息相关。如果父辈企业家个性比较强势,那么接班过程中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需要反思怎样才能相互有立足的空间,不影响大局。一代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经历过一穷二白,注重物质的积累,传统观念深厚,他们的经验、阅历和领导力更多来源于商场实战,在企业管理上依靠经验积累,属于典型的“经验派”,又从情感上将毕生精力完全投入到企业建设中,将企业视为生命,对交接班的谨慎和对“富二代”接班是不放心的,难以轻易放权,在各种事务上干预和控制过多。让上一辈企业家真正放心,还得靠二代们做出实打实的业绩;其次,二代企业家的态度也是十分重要的,即有没有强烈的接班意愿,有没有强烈地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和毅力;再者,要把握好两代人之间进退之度,双方保持尊重,让父辈在退休放手之后还能保证他的财务自由,处理好“拿”和“要”的关系。“拿”,具有主动与无偿取得的意思,意味着还有对家族财富的支配权;而“要”则具有被动性,意味着一方向另一方索取,需要另一方的同意方可。传承接班过程对于一代和接班的二代都是第一次考验,是一个需要谋划的漫长磨合之路,需要相互扶持。
做企业=做事业
  “要把企业当成事业去做,而不是生意”,是马志坚多年来所坚持的信条。如果一个人能把自己的企业当事业来做,那么他就会很专注。他的着力点会想着如何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好。他一定会执着、坚强、专注、长久地做自己领域的事,他工作的动力不仅仅是想着如何赚更多的钱,而且会想着如何追求工作的成就感,如何成为行业的第一名。反之,如果一个人把企业当生意来做,因为他的兴趣点在钱上,不是事上。所以当事情做得不顺利的时候,他会马上转行。另外即使他的企业赚了钱,老板照样不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他认为创业的目的只是为了赚钱,而不是投资企业平台,打造企业品牌。所以对于做生意的来说,老板创业的目的只是追求结果,而不想完善过程。再者,即使企业老板赚了钱,他也不愿意把钱投入到企业或员工身上,这就是老板做事业与做生意的区别所在。如果老板以做生意的思维在做企业,那么企业注定难以升级。
在提高自身能力及企业影响力的同时,马志坚先后到合肥工业大学完成学业培训并获证书;取得了工商管理MBA、经济师,并成为泰州市企业家协会理事会员;基于树立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的品牌,解决当地人员和下岗人员就业的思想,一直以来,共解决了260名下岗职工和当地人员的就业。
  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成为富人,这是一种价值观;有机会要去抓,有资源要去用,这么多员工跟着我,我不干怎么行,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做企业为了成就一个事业,要做成行业的老大,让企业受人尊重,哪怕交给儿子、孙子还会受人尊重,还是一种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成就不同的企业家(或生意人),也成就不同的企业。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追赶超越,志坚者胜。时代一定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泰州青年书法展(泰兴站)开展
下一篇:勤劳·尚德·学习 ——记润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元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