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诚为帆闯商海,务实苦干搏发展
1989年,唐照荣在温州水头镇皮革加工企业从事皮革技术服务。那几年,从一名普通工人到车间主任,从车间主任到厂长,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些资金积累。2005年,他看好皮革市场的广阔前景,在资金就位的情况下,凭着多年技术岗位的积淀和在人事、管理等各个岗位的磨炼,和朋友合作走上合股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每个动作的解锁,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创业之初,无场地、无技术、无市场。无场地,他租借别人闲置的院落;无技术,他虚心请教,高薪聘请技术精英;无市场,他走千山万水、吃千辛万苦、道千言万语去拓展。唐照荣告诉我们,前期为了跑市场拿客户,他们风尘仆仆地赶路,蹲守在客户门口,与门房聊天,与附近的人接触打听相关情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他以“诚心”为法宝,打开了创业成功之门。渐渐地,他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了脚跟,在温州皮革加工领域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唐照荣带领企业一步步成长,在企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他都能明确方向,精准出击。目前,企业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资产从建厂之初的几十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亿元,年产值由创业初期的几十万元增长到现在的近17亿元。员工也从当初的1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300多人,公司拥有行业中最先进的厂房及机械设备,日产最大皮量可达5万张,年加工生皮1500万张。

审时度势抓机遇,乘势而上谋跨越
没有机遇,走出去创造机遇,有了机遇,就将它点石成金。
平顺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原来在浙江温州,随着当地猪源减少,猪皮加工“青黄不接”,2014年,他多方考察,慎重思考之下决定“走出去”。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以提高猪副产品附加值为目标,聚集了几家生猪屠宰加工上下游企业,“串”起了一条具有园区特色的产业链条。因此,在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招商引资之际,唐照荣来到园区,投资5.2亿元,办起了平顺皮革制品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他利用泰兴养猪大市的优势,生产各类猪皮革、牛皮革、猪鬃制品、宠物玩具等皮革制品。唐照荣告诉我们:“之所以选择泰兴,就是看中了百汇农发丰富的皮源,就地加工,节省了运输成本。江苏也是有名的产皮大省,泰兴是金三角区域中的最佳地点,与周边临沂、安徽、盐城、南通等产皮城市之间交通便捷。”以“中国皮都水头”这个中国最大的猪皮革生产基地、中国鞋都鞋料的基地为后盾,通过江苏、温州多地、多厂联动,他凭借集团化优势,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为主线,开拓市场。
2016年,唐照荣迎来了事业最大的转折点。2016年是国家出重拳治理环境的一年,不少企业被罚款、限产、停产,很多手续不全、不上规模的企业都关了,这对唐照荣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当时企业新建,规模、手续和技术全部对标国家政策,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产品供不应求。
坚持绿色环保发展理念,走科技强企开创皮革加工绿色发展之路。2018年,唐照荣打破传统束缚,主动与江南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合作,成立了博士工作站,投入1000万元,专门从事皮革化学品的筛选、清洁生产工艺和污水高效循环利用的研究开发提升工作。最近,又投资800多万元新上环保装置。
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法,每年选派1-3名优秀员工到高等院校学习培训,不断掌握皮革制品设计加工制造的前沿技术。专门聘请一批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进行后续产品的研制和开发。
现在,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泰兴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本地皮革行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的排头兵。2017年,企业被评为“泰兴市工商税收首次超5000万先进单位”,并荣获泰兴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财税纳税贡献奖。2018年以来,他又陆续创办了江苏瓯泰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杰熙卡木业有限公司。
以行动回报社会,以真情温暖人心
承担社会责任不是形式,而是态度,更是义务。情系群众,回报社会,身兼泰兴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执委、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商会执行会长、市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等多重社会身份的唐照荣一直在路上。多年来,他参与捐资助学、扶贫帮困等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向灾区捐款捐物。连续4年,他积极参与如皋市浙江商会光彩服务事业,每年为所在的朱夏村孤寡老人送去2万元慰问金。2015年,他捐赠35万元,为朱夏村修建水泥路及道路亮化工程。2016年,公司刚在泰兴投入运营,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当了解到泰兴市儿童残疾康复中心收养了不少残疾儿童,他捐赠了1万元。元竹镇镇北村新建农村大舞台,他捐赠10万元。2017年,考虑到村民夜行不便,他又牵头并出资承揽了镇北村亮化工程全部费用。为了增加“造血”功能,他又与镇北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
2016年,企业被泰兴市残疾人基金会评为“爱心企业”,他先后荣膺浙商“光彩事业标兵”“泰兴市先进浙商”称号。